NB∕T 10321-2019 风电场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能源)

ID

2D2C3F59EAF94A0A00BA005990A5D031

文件大小(MB)

0.71

页数:

24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1-12-27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NB ICS 27.180,F 11,备案号:64295-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 / T 10321 — 2019,风电场监控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wind farm,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国家能源局 发 布,NB / T 10321 — 2019,I,目 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系统架构及配置 2,6 系统功能 3,7 性能指标 5,8 工作环境条件 7,附录A(资料性附录) 风电场监控系统典型通信架构图 8,附录B(规范性附录) 风力发电机组SCADA 点表 9,附录C(规范性附录) 风力发电机组SCADA 标准状态表 13,附录D(规范性附录) 风电场箱式变压器接入点表 14,附录E(规范性附录) 风电场升压站接入点表 15,附录F(规范性附录) 有功功率控制与无功功率控制接入点表 17,附录G(规范性附录) 风电场测风塔遥测量接入点表 18,附录H(规范性附录) 统一SCADA 报表显示字段 19,NB / T 10321 — 2019,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电场运行维护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振宇、董礼、徐军、韩绍轩、孙文博、韩雷岩、王雁冰、孙刚,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NB / T 10321 — 2019,1,风电场监控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架构及配置、系统功能、性能指标、工作环境,条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并网型风力发电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19963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30155—201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GB/T 30966.3—2014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3 部分:信息交换模型DL/T,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 101 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 104 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IEC 60870 . 5 . 101,网络访问,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500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149—2001 220kV~500kV 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14 号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能源局〔2015〕36 号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监控系统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s,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的系统,3.2,站控层 station level,面向整个风电场进行运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层,由各类服务器、操作员站、远动接口设备等构成,3.3,间隔层 bay level,由(智能)I/O 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网络和保护接口机等构成,面向单元设备的就地测量控制层,3.4,过程层 process level,通常指智能变电站具备的模拟量/开关量采集、控制命令的执行,即完成电力运行实时的电气量检测、,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操作控制执行与驱动,NB / T 10321 — 2019,2,4 总则,4.1 监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具备标准软件接口和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不同厂家风机接,入监控系统并实现有效监控,4.2 监控系统应遵循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架构,网络系统应遵循分布式、分层式和开放式体系,4.3 监控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要求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监控服务器、远动通信装置、网,络交换机及通信通道宜冗余配置,应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及安全性,4.4 监控系统应包含数据采集及处理、防误闭锁及控制功能,具备双对时、事项告警、事件顺序记录及,事故追忆功能,具备友好的监控界面及报表功能,4.5 监控系统应具备有功控制、无功控制功能,应具有与电网调度机构通信及信息交换的能力,4.6 监控系统可与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功率预测系统一体化设计和集成,4.7 监控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录入和导出工具,以及简便、易用的维护诊断工具,4.8 监控系统应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4.9 监控系统界面及报表功能设计友好,便于操作,4.10 监控系统应支持接收卫星定位系统或者基于调度部门的对时系统的信号并进行对时,卫星对时应,具备双对时功能并以此同步站内相关设备的时钟,4.11 监控系统应具备系统自诊断功能,可在线诊断软件和硬件的运行工况,当发现异常和故障时能……

……